近期,百年不遇的冷空氣侵襲了我國大部分地區,這次超級寒冷的降溫、降雪,給我國水產養殖的越冬管理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各地均有魚蝦凍死凍傷的事件發生, 尤其是長江以南的廣東、廣西、福建等地的養殖魚蝦損失慘重。據有關資料報道,廣東的茂名約有2000萬余斤活魚凍死,其中羅非魚占900萬斤,在珠江三角 洲和福建等地飼養的蝦類因霸王寒冷凍死凍傷也十分嚴重。有搭建溫棚的池塘雖無凍死現象,但陸續開始發病。筆者認為寒冷雖然已過,氣溫逐漸回升,但這并不代 表著水產養殖這一劫難的結束,而是剛剛開始。
強低溫凍死凍傷的原因
眾所周知,水生動物是冷血動物,可以說它們是一群變溫動物,而它們各有各自的生存溫度,一般常見魚類的生存溫度為1-38℃,常見蝦類的生存溫度為7-35℃,還有部分水生動物為狹溫性種類,它們更易在溫度突變時發生凍死凍傷。如羅非魚、淡水白鯧等,再如一般蝦類當日溫差9℃以上時,就有死蝦的癥狀。可見這次強冷空氣致使魚蝦傷亡是水溫超出其基本的生存溫度所引起,用科學的角度來解釋就是養殖環境發生了巨大的物理變化。
除外,有搭棚保溫或水位較深的池塘,即使是沒有凍死但體表也有嚴重的凍傷癥狀。如魚類體表的黏液、鱗片、表皮等組織受損,輕者發生脫黏、脫鱗,重者使體表的毛細血管破裂,發生體表充血、出血,甚至發生貧血。這些魚類雖未直接凍死,但在很長時間內難以自愈,即使在氣溫回升以后的階段,還會誘發某些病原體的感染,形成繼發性綜合癥,如水霉菌、綿霉菌、水型點狀假單胞菌等。因此在水溫回升后池塘進行科學維護、科學修復、預防病原是挽回這次凍死凍傷減少損失的一項有效措施。
寒冷過后 氣溫回升 疾病開始
上述得知,寒冷天氣可致死水生動物的道理不難而解。但寒冷已過氣溫回升,為什么魚蝦病害反而增多了?這還需從水生生物與水體理化因子的關系說起。在養殖水體中有兩種常見的氣體,即CO2和O2。再說水中的藻類在光合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碳元素產生O2。而魚類呼出的CO2又是提供藻類吸收生長的養料。這是一個完全吻合的群體,恰恰在強寒冷的影響下,藻類突然死亡使水中的CO2短時增高,而水中溶解氧減少,隨之PH值持續下降,當PH值低于正常狀態下(小于7.0時),魚蝦類的血液流速減慢,發生缺氧,時間久之魚蝦攝食減少、生長滯停、免疫力低下,尤其抗病力大大減弱,然而在這寒冷過后氣溫回升的背后,有不少病原得到適宜繁殖。此時,二者兼并也不難得出氣溫回升魚蝦疾病開始發生,甚至有爆發死亡的可能。
池塘凍傷后的處理措施:
養 殖池塘在溫度突降后,首先破壞水體生態平衡,短時讓水體中的各種藻類死亡,水體中的理化指標發生巨變,即使在水溫回升后,仍需一段時間才可修復,如不采取 有效措施,有可能讓凍傷的魚蝦發生繼發性感染,引起大批死亡,在此提出盡快修復水體,讓魚蝦自行康復并采用特效藥物預防病原傳播。具體措施如下:
1、化學調控法
向池塘潑灑CaCO3,畝用2-3kg,可有利于降低水體中的CO2,穩定PH值,恢復魚蝦循環系統,增強食欲,修復水體,促進凍傷組織再生,提高免疫力等功效。最好使用乾泰公司生產的“升堿調水寶”1kg/畝,效果更佳。
2、生物修復法
在氣溫回升的水體管理中,配合使用某些生物制劑,可加速藻類生長,從而起到減少水體CO2, 提高水中溶氧,使水體生態平衡,有利于凍傷魚蝦的康復。如畝用1kg的“生物解毒散”或向池塘潑灑1kg的“黑金剛”。除外,在氣溫回升后,水體病原易滋 生繁殖,特別是某些真菌易感染凍傷的魚蝦,因此在調水培藻的同時,應做好殺菌滅毒工作,如畝用500g的五倍子可有效控制水霉的發生,再如乾泰公司生產的 “水霉特效靈”對真菌或低溫細菌均有較好的普殺效果。
總而言之,這次冷空氣侵襲給水產養殖帶來了不少的損失,但我們相信大家在今后的養殖中,只要采用科學的理念去管理,這些損失還是可以彌補回來的。
在此提醒大家,無論是凍傷還是病原感染引起的疾病,都應通過 一測水、二目檢、三鏡檢、四解剖、五問診的先后順序進行診斷,只有正確診斷才可以對癥用藥,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